• <rp id="firf2"></rp>
    1. <s id="firf2"><object id="firf2"></object></s>
      1. <th id="firf2"></th>

      2. <span id="firf2"></span><progress id="firf2"><track id="firf2"><video id="firf2"></video></track></progress>

      3. ?
        投資 干貨 消費 評論 學院 滾動
        風投 科技 創業 業內 要聞
        愛國高僧圓瑛大師:利國護民,饒益有情
        發布日期: 2023-07-19 09:59:24 來源: 搜狐

        圓瑛大師:以佛教智慧為國家復興獻力的先驅

        圓瑛大師——中國近代佛教領袖,被譽為“愛國高僧”,1878年生于福建古田縣。圓瑛法師是通宗通教的大德和佛法集大成者,他不僅熱愛祖國和佛教,還是教育家、社會活動家和和平使者。曾擔任中國佛教會主席和理事長長達七屆之久,解放后榮膺新中國佛教協會第一任會長。他一生致力于國家、佛教、人民和平等諸多方面,對佛教的發展與影響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。數十年間,圓瑛法師住持重建了寧波天童寺、雪峰崇圣寺、福州涌泉寺、古田極樂寺、泉州開元寺及吉隆坡極樂寺等名山大剎,獲得了廣泛的贊譽和勛勞

        佛教界評價圓瑛大師“戒品孤高,禪心朗徹,祖庭重器,佛國宏綱”

        慈悲濟世、無私奉獻:圓瑛大師的佛教與愛國精神

        圓瑛大師對祖國和佛教懷有滿腔熱愛之情,以生涯宣講佛經、興建佛寺、開展福利活動、悉心培養后繼弟子等多種方式,全力奉獻于此。

        他九次下南洋,推動佛教與東南亞各國的民族文化相融合,為佛教在當地傳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,也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和推廣有著卓著的功勛和影響。此外,他多次為組織當地華人華僑募資賑濟難民和籌款支援前線而行,展現了慈悲濟世、捍衛祖國、無私奉獻的家國責任。

        “圓瑛老法師一生功行中,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的愛國精神?!?/p>

        圓瑛大師的高足、中國佛教協會第四、五、六屆會長趙樸初大德,在追悼圓瑛大師時曾如是說。

        1929年,圓瑛法師參與發起第一屆全國佛教徒代表大會,商議成立中國佛教會,并被選為主席。當年他在福州向軍人發表《國民應盡天職》的演講,強調愛國是每個人的責任,沒有人能夠回避這種天然的職責。他引用了古語“國家興亡,匹夫有責”,強調必須有愛國心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國民。

        1937年,圓瑛大師號召全國佛教徒參加抗日工作,自任中國佛教會災區救護團團長,組織僧侶救護隊等機構。他不畏危險,被中外媒體譽為“英雄僧侶”、“戰神之敵”。后前往南洋籌賑,啟建祈禱世界和平息災法會,呼吁僑親關注支持祖國的抗日救國。

        1938年6-7月應中國佛會之召回滬視察各收容所與佛教醫院,深悉經費困難,圓瑛大師旋即再返南洋,為了興辦社會慈善事業和抗日救國,向東南亞各國僑親籌募資金,倡導“一元錢救國”運動,贏得華僑華人熱烈響應。

        1942年6月,圓瑛大師在天津佛教居士林發表《和平與慈悲》演講:“佛教流行,其隱顯盛衰之跡,必視國體為轉移”,指出“愛教,即所以愛國也”

        1952年9月25日,圓瑛大師在北京廣濟寺的佛教座談會上發表講話《愛教必須愛國》,認為參加愛國主義的學習和運動是佛教弘法利生的一種方式,與佛陀遺教并無違背。他強調新中國是人民政權,凡是人民在做的事情,都是有益于人民的,佛教徒應該積極參與。

        1953年,圓瑛法師因積勞成疾,在寧波天童寺圓寂,享年75歲。他的離世得到了海內外佛教界人士的廣泛哀悼和紀念。

        佛學泰斗,楞嚴座主,圓瑛大師“舍識用根”成就傳世

        圓瑛法師著作等身,主要已刊行者包括《仁王般若經》、《金剛般若經》、《心經》、《彌陀經》、《普門品》、《大乘起信論》、《楞嚴經》等講義,以及《一吼堂詩集》、《一吼堂文集》、《講演錄》、《住持禪宗語錄》等共二十余種,合編為《圓瑛法匯》。他在《楞嚴》教理研究方面的成就被佛教界所公認,因而有“楞嚴座主”、“海內獨步”等美譽。他的獨到見解“舍識用根”極大地發展了不離作用言性的“性”理論。

        “愛國佛者,菩薩之行”圓瑛大師的生命與精神啟示。

        圓瑛大師的一生中,愛國精神始終是他的主旋律。他不僅在抗日戰爭時期積極參與籌款救災等愛國活動,更支持新中國成立,并擔任新中國佛教協會的第一任會長,為新中國的發展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        圓瑛大師的愛國精神不僅體現在他的言行之中,更體現在他的一生所建寺院和慈善事業中,這是他一生追求“救苦救難,普度眾生”菩薩行精神的具體體現。他以極大的熱情和心血,重建了家鄉極樂寺等多座寺院,發揚佛教的慈悲精神,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。此外,他還積極開展各項慈善活動,關注社會弱勢群體,無私地為人民服務。

        圓瑛大師的愛國精神,不僅是他個人的追求,更是中國佛教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他的卓越貢獻和深遠影響,將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繼承和發揚他的愛國精神,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。


        關鍵詞:
        ?